想了解细胞产品及试剂相关内容,请点击这里进入OriCell网站
  • 订购肿瘤细胞系和常规细胞系的点突变构建项目,领券立减2,000元
  • 基因敲除细胞构建项目资助金,助力疾病研究与药物筛选,「全基因组敲除细胞库构建资助计划」第二期正式启动

黏多糖贮积症——长不大的“粘宝宝”

疾病概述

每年5月15日,是国际黏多糖贮积症关爱日,当孩子有面容粗糙、发育迟缓、关节粗大、头大、“鸡胸”、肝脾肿大、心脏异常甚至智力减退等症状,一定要小心黏多糖贮积症。黏多糖,又叫糖胺聚糖,是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中的大分子物质,黏多糖是一个大家族,你的皮肤白嫩、关节灵活、心明眼亮,和“黏”家族成员大有关系。

 

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 MPS)是由于黏多糖 (glycosaminoglycans, GAGs)降解相关的溶酶体酶先天性缺乏,相关酶的缺乏使得人体内的硫酸皮肤素(dermatansulfate,DS)、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sulfate, HS)、硫酸角质素 (keratansulfate, KS)、硫酸软骨素 (chondroitinsulfate, CS)或透明质酸 (hyaluronan)的分解代谢受到损害,使不同的黏多糖不能完全被降解,而在各种组织溶酶体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内沉积,导致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损害,广泛累积心脏、肺脏、骨骼、关节和胃肠系统,可造成面容异常、神经系统受累、骨骼畸形、肝脾增大、心脏病变、角膜混浊等。目前,针对部分类型的黏多糖贮积症,已有酶替代疗法,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1-2]。

黏多糖贮积症

图1 2例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者的特殊面容[3]

 

病因和流行病学

黏多糖贮积症共分为7型(表1),涉及11个基因编码的11种溶酶体酶,除MPSⅡ型为X连锁隐性遗传外,其余皆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有黏多糖贮积症的酶学分析是该病诊断的金标准。

黏多糖贮积症

表1 黏多糖贮积症的分类、分子机制以及发病率[1]

 

MPS类型

相对较为最常见且研究比较深入的黏多糖贮积症有Ⅰ、Ⅱ、Ⅲ、Ⅳ、Ⅵ和Ⅶ型(表1)。

1、黏多糖贮积症Ⅰ型(OMIM 252800)

由α-L-艾杜糖苷酸酶(Alpha-L-Iduronidase, IDUA)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到目前为止已有209种基因突变体被报道,无明显的突变热点。该病的临床表现具有广泛的变异性,分为三种亚型:重型Hurler综合征(OMIM 607014);中间型Hurler/Scheie综合征 (OMIM 607015;轻型Scheie综合征 (OMIM 607016)。

 

2、黏多糖贮积症Ⅱ型(OMIM 309900)

又称Hunter综合症,是由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Iduronate-2-sulfatase, IDS)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已经报道了516种基因突变体,突变出现在外显子和剪接区域。MPSⅡ型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通常男性患病,女性多为携带者,但亦有少数女性患儿的病例报道,可能与X染色体非随机失活有关[3-4]。

 

3、黏多糖贮积症Ⅲ型

又称为圣菲利波综合症(Sanfilippo),是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亚洲MPSs病例中所占比率为18.4%。根据基因突变所涉及的4个不同的基因编码的硫酸类肝素降解酶的缺陷,分为A、B、C、D4种亚型。

 

4、黏多糖贮积症Ⅳ型

又称莫尔基奥综合征(Morquio),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包括黏多糖贮积症ⅣA和黏多糖贮积症ⅣB两个亚型。ⅣA型也称为MorquioA综合征,是GALNS突变所致的一种溶酶体贮积症,以骨骼畸形为主要特征,累及多系统,在大约217种突变中,错义突变是最常见的。ⅣB型是由于GLB1基因突变导致,大约有181种不同的突变被报道,大多数基因均可在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和MPSⅣB型患者中检测到[5]。

 

5、黏多糖贮积症Ⅵ型(OMIM 253200)

又称为拉米氏综合征(Maroteaux-Lamy),是一种是由半乳糖胺-4-硫酸酯酶 (N-acetylgalactosamine-4-sulfatase),又称为芳基硫酸酯酶B (arylsulphatase B, ARSB缺失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约占比率为1.4%。目前已发现大约161种突变体中,常见的突变有在中间表型患者中的p.Y210C和严重表型患者中的p.L72R、p.R160X和p.R315Q。

 

6、黏多糖贮积症Ⅶ型(OMIM 253220)

又称为Sly综合征,是一种由β-葡糖醛酸苷酶(Glucuronidase beta, GUSB)缺失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亚洲人群中暂没发现病例报道。目前报道的55种突变体中,最常见的错义突变为在衰减表型患者中的p.L176F[1]。

 

临床表现

各型MPS均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病程、多器官系统受累、多发性骨发育不良、多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可能伴随智力发育障碍(表2)。典型的X线表现为头颅前后径增长形成舟状头;肋骨桨形或飘带状;胸腰椎椎体前端发育不良,呈子弹头样或鸟嘴样改变;脊柱后突畸形。指骨远端及掌骨近端变尖[2]。

 

1、黏多糖贮积症Ⅰ型:典型患者出生时正常,于6个月~1岁面容逐渐变形,面中部变扁、鼻梁增宽、角膜混浊、耳聋、头大、前后径长,前额突出,关节僵硬、爪形手、鸡胸和腰椎后突等。常于2~5岁出现心脏瓣膜增厚、心肌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5岁出现肝脾大,精神运动发育落后,一般存活至10岁左右。MPSⅠ型轻型患者5岁以后出现症状,轻度面容畸变、角膜混浊和手足关节僵硬,智力正常,寿命相对较长,临床症状在各亚型之间有互相重叠,但生化检查结果在各型之间无显著差异。

 

2、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此型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绝大多数患者为男性,极少数女性携带者发病。根据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MPSⅡ型可分为重型和轻型:(1)重型患者发病早,多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患儿存在认知障碍和重度行为障碍,智力落后较为严重,症状进展较快,患儿可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常在青少年时期因神经系统退化和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一般难以存活到成年。(2)轻型患者轻型起病较晚,临床症状较轻,主要以皮肤、骨骼改变为主,一般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患儿具有正常认知和智力发育,进展较为缓慢,可存活到50岁以上[3]。

 

3、多糖贮积症Ⅲ型:根据致病基因和酶缺陷不同分为A、B、C及D共4种亚型,其中以A型发病率最多。4种亚型临床表现相同,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渐进性损害(包括智力和语言发育迟缓),机能亢进,睡眠质量差,多毛症,面孔畸形,攻击性行为,步态障碍,腹泻,并常伴有关节僵直和肝脾大等体征。MPSⅢ型X线平片通常表现为轻度的骨软骨营养不良,头颅MRI表现为:脑萎缩,白质信号增高,血管周围间隙增大,呈囊性筛孔状改变,静脉窦扩大,脑积水,柔脑膜增厚和椎管狭窄症[6]。

 

4、黏多糖贮积症Ⅳ型:分为A和B亚型,临床表现相同,在儿童期发病的患者表型严重且病情发展快速,晚发的患者病情发展相对缓慢。患儿刚出生时表现正常,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展至严重骨骼关节异常及一系列其他脏器损伤,导致身材矮小、骨骼畸形、呼吸系统疾病、脊髓压迫、心脏病变、视力及听力损伤、牙齿畸形等,部分患者有心瓣膜病,严重骨骼畸形可致心肺功能减低和脊髓压迫等[5]。

 

5、黏多糖贮积症Ⅵ型:临床表现与MPSⅠ型相似,不同之处是患者智力正常。

 

6、黏多糖贮积症Ⅶ型:临床表现轻重不同,重者可表现为严重胎儿水肿,轻者表现为轻度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典型患者表现为肝脾大,骨骼异常,面容特殊,不同程度智力落后。

 

黏多糖贮积症

表2 黏多糖贮积症各型的临床表现[8]

 

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骨骼X线片检查,包括脊柱正侧位片、胸部正位片、左手及腕部正位片、髋关节、骨盆正位片、头颅侧位片等。骨骼X线片改变可见脊柱侧凸、脊柱后凸,椎体前缘呈鸟嘴样改变;飘带肋,锁骨近端增宽;掌骨近端狭窄,远侧变宽,末端不规则;长骨骨干短,跗骨发育不全和增厚;J形蝶鞍等。

 

(2)其他影像学检查,CT及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CT往往能够显示患儿骨关节结构的具体及细节改变。CT平扫及重建影像可见枕颈部结构畸形(图2),如齿突缺如或短小、寰枢椎脱位,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颅底凹陷。胸腰椎CT常常显示椎体扁平或椭圆形变,前方鸟嘴样突出、后方呈扇贝样改变。MRI检查可发现脊髓是否受压,明确受压部位,以及其他细节性的结构改变,如脑脊液信号影消失或改变、硬膜囊增厚、中央管狭窄、脊髓水肿、灰质受累、齿突发育不良等[5]。

 

黏多糖贮积症

黏多糖贮积症

 

图2 图①②③双手掌指骨粗短,近节指骨远端变尖,指骨基底部、掌骨远端干骺端增宽、凹陷,双侧尺骨远端变尖;腰椎1~2锥体后突,胸11~腰3锥体前缘变尖,呈舌状突起;髂骨变形,髋臼不规则。图④⑤脊柱后凸、侧凸,胸骨前突、分节,柄、体、剑突均不融合;腰1~4锥体前缘中央突出呈舌状改变;骨盆狭窄,髋关节间隙和耻骨联合较宽;股骨头骺变扁并出现节裂,股骨颈短而粗,形成髋外翻[7]

 

2、尿糖胺聚糖检测:

 

尿糖胺聚糖定性和定量检测常作为MPS初步诊断、筛查及评估疗效的方法。可以检出硫酸类肝素(HS)、硫酸皮肤素(DS)和硫酸角质素(KS)条带。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患者出现异常HS及DS条带,黏多糖贮积症Ⅳ型患者KS阳性,MPSⅡ型患儿尿糖胺聚糖显著增高,以DS和HS为主[3]。

 

3、尿甲苯胺蓝实验:

 

可用作初筛检测,除MPSⅣ型可弱化阳性外,其余各型均为强阳性。

 

4、眼科检查:

 

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浊。

 

5、酶活性测定:

 

当白细胞或血浆中相应的黏多糖贮积症酶活性明显降低或缺乏时,有确诊意义。

 

6、基因分析:

 

IDS检出一个致病突变可确诊MPSⅡ型,其他任何一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黏多糖贮积症致病基因检出2个等位基因致病突变时有确诊意。建议所有基因诊断的患者,进一步行相应的酶活性测定以支持基因诊断。

 

RDDC助力罕见病研究

黏多糖贮积症

作为广州罕见病基因治疗联盟的成员之一,赛业生物启动了“罕见病基因解码计划”,积极响应AI赋能罕见病诊疗号召,并与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人工智能中心联合开发了罕见病数据中心RDDC。登录RDDC后,不仅可以全面了解相应罕见病的信息,而且可以利用各项AI工具进行致病性预测、剪切位点改变预测等,助力加快罕见病诊疗研究及治疗方案的开发,欢迎登录官网(rddc.tsinghua-gd.org)查看使用!

 

*声明:RDDC数据和工具仅为科研使用,仅供参考,不可作为医学诊断和评判的最终定论。

 

赛业生物基因治疗一站式解决方案

赛业生物基因治疗一站式解决方案可为从事基因治疗的研究者提供更高效的基因功能解析与基因治疗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包括靶点筛选与功能研究,动物模型构建和病毒载体如AAV、LV、ADV等设计与包装,以及表型分析等全流程服务。

 

黏多糖贮积症

可详细了解更多基因治疗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及引用图片来源:

 

[1]曹健,齐晓丽,刘卫德,刘晓敏,胡洁,胡滋,余涵燕,郝淑静.亚洲地区黏多糖贮积症的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5):3847-3850.

 

[2]郑敏,谭建强,潘莉珍,蔡稔.黏多糖贮积症Ⅱ型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01):110+63.DOI:10.13404/j.cnki.cjbhh.2013.01.069.

 

[3]张雪梅,刘之英,陈新莲,刘洪倩,谢良玉,魏杨君,刘珊玲,王和.黏多糖贮积症Ⅱ型的酶学诊断、产前诊断及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02):132-133.DOI:10.16016/j.1000-5404.2012.02.023.

 

[4]巩纯秀,李晓侨.黏多糖贮积症Ⅱ型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21,50(06):1-5.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临床生化遗传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临床遗传学组.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诊治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21,59(05):361-367.

 

[6]刘秀香,高思佳.黏多糖贮积症ⅢA型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2):147-148.

 

[7]宋亚峰,何荷花,徐霖.黏多糖贮积症的X线诊断及其临床表现[J].罕少疾病杂志,2006(05):29-31.

 

[8]张为民, 邱正庆(2019.11). 粘多糖贮积症. 中国国家罕见病注册系统. Available at:https://www.nrdrs.org.cn/app/rare/disease-list-article.html?index=73

如果您对产品或服务有兴趣,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在下方表单
填写需求描述给我们
点击页面右侧“在线咨询”
工具快速咨询
拨打免费电话:
400-680-8038
发送邮件至邮箱:
info@cyagen.com
click to refresh
交流社区
神经
扫码加入
神经领域交流群
需备注来意,审核后进入
基因
扫码加入
基因领域交流群
需备注来意,审核后进入
细胞
扫码加入
细胞领域交流群
需备注来意,审核后进入
云课堂
扫码加入
云课堂交流群
需备注来意,审核后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