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细胞产品及试剂相关内容,请点击这里进入OriCell网站
  • 高脂造模Apoe KO小鼠,仅需980元/只,下单即送精美礼品
  • C-NKG小鼠可享买三送一

【突破】RNA 表观修饰对造血干细胞发育的关键作用首揭示

日期: 2017年09月07日


    

导读:该工作首次揭示了 m6A mRNA 甲基化修饰在脊椎动物造血干细胞命运决定中的调控机制,丰富了对 m6A mRNA 甲基化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的生物学功能的认识,是该研究领域的重大科研突破。赛业小编为您推荐“【突破】RNA 表观修饰对造血干细胞发育的关键作用首揭示”,详情如下:

  

“m6A
m6A 修饰调控造血干细胞产生模式图。甲基转移酶 Mettl3 通过 m6A 修饰决定 notch1a 的 mRNA 水平,进而调控内皮 - 造血转化过程。

  

“造血干细胞通过内皮
造血干细胞通过内皮 - 造血转换方式在主动脉血管底部产生。研究发现,新型的 RNA 甲基化修饰(红色)通过调控造血发育重要基因 Notch mRNA 的稳定性,从而决定内皮细胞(绿色)转变成造血干细胞(蓝色)。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不断流动的血细胞既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又是重要的免疫保护屏障。其中,所有的血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这群干细胞不仅可以维持血液系统的长期稳定,也是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核心组分。目前,造血干细胞来源仍是制约临床恶性血液疾病治疗的瓶颈。因此,造血干细胞的体内发育和体外诱导扩增已成为当今科学界的热点课题之一。


在脊椎动物中,造血干细胞最初由特化的生血内皮通过内皮 - 造血转化(EHT)过程产生于胚胎期主动脉 - 性腺 - 中肾区,随后向胎肝(小鼠和人)或尾部造血组织(斑马鱼)迁移并进行扩增,向胸腺迁移以便发育为淋系细胞,最后,向骨髓(小鼠和人)或肾髓(斑马鱼)迁移以维持终生造血。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探索,科学家对于造血干细胞的体内发育和体外诱导分化已有了基本了解,但对整个过程的动态调控机制的认识仍不完善,尤其对于表观遗传修饰在脊椎动物造血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更是知之甚少。


m6A(N6- 甲基腺嘌呤)是最常见、最丰富的真核生物 mRNA 转录后修饰形式之一。该修饰过程是动态可逆的,并由甲基转移酶复合体(由 METTL3、WTAP 和 METTL14 组成)、去甲基酶(FTO 和 ALKBH5)和相应的阅读器(YTHDF 或 YTHDC 等)协同调控。目前,m6A 的生物学功能已备受关注,并成为生命科学热门研究领域之一,《自然》杂志此前连续刊文,报道了 m6A 在斑马鱼早期发育、果蝇性别决定以及 T 细胞稳态中的功能。自此,人们对于 m6A 修饰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但是,该修饰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其作用机制仍有待深入探索和挖掘。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峰领导的血液与心血管发育研究组长期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研究造血干细胞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前期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杨运桂实验室合作研究,发现并鉴定了斑马鱼中的 m6A 甲基转移酶复合体成分(Cell Res, 2014)。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通过 m6A 测序技术(m6A-Seq)发现,缺失 m6A 甲基转移酶 mettl3 后,m6A 在胚胎发育相关 mRNA 中的富集程度显著下降。同时,在斑马鱼的血液 - 血管系统中,可检测到 mettl3 的特异性表达。由此推测,m6A 修饰与血液发育过程密切相关。系统的表型检测显示,在 mettl3 缺失的胚胎中,造血干细胞不能正常产生,血管的内皮特性却明显增强,内皮 - 造血转化过程受到阻断。m6A-Seq 和 RNA-Seq 综合分析发现,在 mettl3 缺失的胚胎中,一系列动脉内皮发育相关的基因尤其是 notch1a 的 m6A 修饰水平显著降低,而其 mRNA 水平却显著升高。上述结果证明,m6A 修饰与 EHT 过程中内皮和造血基因表达的平衡调控相关。此外,YTHDF2-RIP-Seq 和单碱基分辨率的 m6A-miCLIP-Seq 测序发现,m6A 通过 YTHDF2 介导 notch1a mRNA 的稳定性,以维持 EHT 过程中内皮细胞和造血细胞基因表达的平衡,进而调控造血干细胞的命运决定。上述结果在小鼠中也得到了验证,证明 m6A 对造血干细胞命运决定的调控在脊椎动物中是保守的。


该工作首次揭示了 m6A mRNA 甲基化修饰在脊椎动物造血干细胞命运决定中的调控机制,丰富了对 m6A mRNA 甲基化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的生物学功能的认识,是该研究领域的重大科研突破。上述成果不仅首次阐释了 RNA 的表观修饰在血液发育中的关键作用,还将为体外诱导扩增造血干细胞提供理论指导。相关论文 m6A modulates ha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 specification 于 9 月 6 日正式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Nature, doi: 10.1038/nature23883)。


中科院动物所博士研究生张春霞、副研究员王璐,北京基因组所博士生陈宇晟、博士孙宝发、博士杨莹为共同第一作者,刘峰和杨运桂为共同通讯作者。该课题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中科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资助。

  

来源:动物研究所——由赛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转载发布

  

 近期文章推荐:

肠道微生物「成精了」!竟也会交流信号,控制血糖代谢

基因编辑技术或将解决代谢疾病难题

Cancer Res发文揭示关键癌症分子抗肿瘤的新机制

中国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CRISPR增强型基因组碱基编辑器

  

细胞生物学:

干细胞及培养基:品种全球最全,国际专利上百种

冻存液:无蛋白、无需程序降温

细胞因子:380余种、高纯度、高活性

实验室耗材:无痕量金属、无热原、全美进口

  

交流社区
神经
扫码加入
神经领域交流群
需备注来意,审核后进入
基因
扫码加入
基因领域交流群
需备注来意,审核后进入
细胞
扫码加入
细胞领域交流群
需备注来意,审核后进入
云课堂
扫码加入
云课堂交流群
需备注来意,审核后进入